股票杠杆是多少 珍藏50年!上海交大博物馆镇馆之宝,竟是钱学森96分的试卷

发布日期:2025-02-07 20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股票杠杆是多少 珍藏50年!上海交大博物馆镇馆之宝,竟是钱学森96分的试卷

上海交通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,新建成的校史博物馆对外展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文献资料,包括很多优秀毕业生和老师的作品,而在这些作品中,被称为“镇馆之宝”的却并不是什么很名贵的文物,只是一张早已发黄的试卷。这张试卷是钱学森1933年时的一张考卷,得分为96分,那么股票杠杆是多少,这张并不是满分的试卷,为何会被上海交大珍藏近50年呢?这张试卷背后,又有什么样的故事?点个关注,马上开讲!

作为一个学生,接受到的教育往往都是“成绩是最重要的”、“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”,因此,绝大部分学生心情的好坏总是和成绩的高低有关系,但钱学森却并不在意分数。

钱学森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,他的父亲钱均夫在少年时期就远渡日本,学习治国良方,回国后,更是创办了劝学堂,带领众多有志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在钱均夫的影响下,钱学森也养成了热爱学习的优良品质,而这个学习,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。

小学时期,钱学森就经常收集岩石和化石标本,甚至还会自己做蝴蝶、乌鸦这些小动物的标本,虽然做标本的技术不够成熟,但以他的年纪来看,已经是很优秀了。钱学森做的标本数量之多,甚至足够开办一台小型展览会。当钱学森干着这些“不务正业”的事情时,钱均夫却从未阻止过他,他认为,收集和制作标本,能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一定帮助,而收集岩石和化石,则有助于对地理学的研究。

展开剩余81%

上了初中后,钱学森和同龄的男孩子一样,迷上了折纸飞机,而不一样的是,他折的纸飞机总是飞得又稳又远,引来了同学们的羡慕。这是因为,钱学森每次折纸飞机的时候,都非常注意机身的平衡,还会通过改变机身形状的方式,减小空气阻力。在当时,或许钱学森本人都没有想到,孩童时期的纸飞机居然会在长大后变成真正的飞机。

正是因为父母的开明,钱学森从来就不是一个“死读书”的人,哪怕是考试前,他也不会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复习,因为需要掌握的知识,他早已理解,记在脑中了。

在高中时期,由于从不“临时抱佛脚”,周围同学的平均分都在70到80多分左右,而钱学森却如同“鹤立鸡群”,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很优秀。1929年,钱学森以第三名的优秀成绩,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,铁道工程系学习,在这里,他的才华得到了体现。从大三开始,他每个学期的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,每次都能获得减免学费的奖励,到了毕业时,他的总分更是排到了学院第一。而事实上,钱学森从不是一个在意分数的人,这一点,从那张96分的试卷就可以看出来。

你见过顶级“学神”的试卷吗?钱学森这张试卷只有96分,却成为了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馆的“镇馆之宝”。这张试卷写于1933年,课程是水力学,授课老师是金悫老师。试卷共有6道大题,当时的试卷不像现在的,给学生划分了答题范围,还画好了示例图,只是两张简单的横线纸,除了卷首之外什么都没有。

可以看到,钱学森字迹工整,思路清晰,辅助图也画得清晰明了,六道大题鲜少有涂改的痕迹,这就是每个老师最喜欢看到的学生试卷。唯一可惜的是,试卷的最后一道公式推导题,钱学森在答案中漏写了一个“S”,一个小小的笔误,让本来正确的答案出现了纰漏,导致扣掉了4分。因此,这张试卷看似只有96分,其实解答都是正确的。

当时批改试卷的时候,金悫老师并没有发现这个小小的错漏,而当钱学森拿到试卷的时候,却自己发现了这个问题,于是,他立即找到金悫,指出了自己的错误,并主动要求扣掉一部分分数。由此可见,钱学森对个人品格的要求,远远超出了对分数的在乎,正是因为这种不在乎分数的洒脱,才能让他从这种禁锢中解放出来,有所创新。

1948年,人类登月还只是痴心妄想的时候,钱学森就提出了大胆预测:人类飞往月球的目标在30年内就能实现,并且这段距离只需要不到一星期就能走完。1950年,全球顶尖的工程师开始了对登月火箭的研制计划。而事实正如钱学森所预料的那样,1969年7月21日,美国飞行员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月球,并且火箭从发射到登陆,仅用时6天,而此时,距离钱学森指出的30年,才过去了21年。

从加州理工大学毕业后,钱学森就被导师卡门留了下来,担任学院的助理教授,从此开始了一边进行科学研究,一边展开教学工作的生活,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了1950年。做学生的时候,钱学森对自己严格,当上了老师,他对自己的学生也有很高的要求。

当老师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,当时学院里的很多教授,都因为要抽出精力进行教学而感到不快,但钱学森却从不这么想。钱学森的授课范围不只是在加州理工,他还曾担任过一个美军军官班的老师,这里的学生既没有加州理工的学生那么聪明,还总是自命不凡地提出一些怪问题。面对这种情况,钱学森当时不会理会发问者,事后,他会禁止这些人再来听他的课。

在钱学森看来,不管你是什么身份,在课堂上,你就是学生,对于学生来说,愚蠢就是最大的犯罪。

1947年,钱学森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一职,时年36岁;1949年,钱学森被加州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,时年年仅38岁,他是第一位出任这个职位的中国人。当这个消息传出来后,美国《纽约时报》和《洛杉矶时报》都争先报道了钱学森的生平。年仅38岁的钱学森就能做出如此成就,他的造诣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比上的,正因如此,他的教学生涯中,因为授课内容太难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,引起了大量学生的强烈不满。

学生们组成了一个委员会,找到卡门声讨钱学森。卡门找到钱学森,建议他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,而钱学森却说:

“我又不是在幼儿园里教书!这里是研究生院!”

钱学森不肯退让,但事情总要得到解决,无奈之下,卡门只能找到年轻的助教代替钱学森授课。

事实上,钱学森的严厉和不近人情,只是针对捣乱的,“愚蠢”的学生,对于有潜力的,好学的学生,他从不会吝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。曾经一次课程中,钱学森额外为学生们安排了一个流体动力学讨论班,这并不是教学组的要求,纯粹是钱学森给学生们“开小灶”。课程非常复杂,总共有15个小时,钱学森至少花费了5到10倍的时间来备课,而这一切,他都是不求回报的。

对于自己的工作,钱学森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,他曾说:

“我每天清晨起床,尽力把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,当我把脑袋放到枕头上时,我觉得我很好地工作了一天,这就行了。我很高兴。”

回国后,为了给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乃至整个航天事业培养人才,中央在钱学森的建议下,成立了中国科技大学,由钱学森担任近代力学系的主任。在教学中,钱学森很快发现了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区别。中国的学生的成绩更加优异,但知识储备量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,不像美国学生那样,拥有很强的发散性思维,而这,正是创新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。

一次考试中,钱学森只出了两道题,一道是简单的概念题,还有一道则是完全脱离书本的题目,很显然,大部分学生只答出了第一题。这场考试足足进行了一天,百分之95的学生都没及格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钱学森主动给学生们加了半个学期的课程,学生们也非常乐意。

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?”

这是钱学森的疑问,也是他回国后努力改变的现象,在他的严格教学之下,中科大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,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。成绩好坏并不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,是否拥有诚实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,才是最重要的。

发布于:天津市